胡昱

教授
通信地址: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新水利馆
邮编:100084
电话号码:+86-10-62781161
E-mail:yu-hu@tsinghua.edu.cn

教育背景

1998 -2003 清华大学 水工结构专业工学博士

1993 -1998 清华大学 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工学学士

     


工作履历

2024-至今  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 研究员

2011 -2024 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 副教授

2008 -至今 水利水电工程系河川枢纽研究所副所长

2005 -2011 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 助研

2003 -2005 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 博士后


研究领域

大坝智能建造;

混凝土、岩石材料真实性能研究;

高坝安全监测与仿真分析研究;

高坝变形破坏机理和变形控制研究。


科研项目

高海拔地区大跨度、大井深埋藏式调压室关键技术研究(中国水利水电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2024-2025

溪洛渡水电站坝址区谷幅变形第三方评价(三峡金沙江川云水电开发有限公司永善溪洛渡电厂),2024-2024

华能澜沧江公司清洁能源基地一体化管理研究(华能澜沧江水电股份有限公司),2023-2026

脚木足河巴拉水电站隧洞衬砌结构分析与优化研究(四川省清源工程咨询有限公司),2023-2023

平陆运河工程两阶段勘察设计第一标段马道枢纽船闸结构选型与设计(中交水运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2022-2024

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混凝土坝应力智能解算功能模块开发(三峡金沙江川云水电开发有限公司永善溪洛渡电厂),2022-2024

深埋长隧洞智能TBM掘进关键技术研究(雅江清洁能源开发有限公司),2020-2023

恶劣环境条件下大体积混凝土坯层性能演变(国家自然科研基金委员会),2020-2023

溪洛渡电站水垫塘结构稳定性仿真分析研究 (三峡金沙江川云水电开发有限公司永善溪洛渡电厂),2019-2021

印度尼西亚巴丹托鲁水电站碾压混凝土拱形重力坝温控仿真计算(中国电建集团北京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019-2021

低热水泥混凝土拱坝建造理论与技术(国家自然科研基金委员会),2019-2023

溪洛渡拱坝施工监测与仿真分析系统拱坝长期安全特性研究(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2017-2019

大坝低热水泥全级配混凝土真实断裂性能试验(乌东德)(三峡金沙江云川水电开发有限公司禄劝乌东德电厂),2017-2024

乌东德大坝干热、大风耦合条件下大坝混凝土表面性能及层面、 坯层间性能研究科研项目(三峡金沙江云川水电开发有限公司禄劝乌东德电厂)2017-2024

乌东德大坝施工期-初期蓄水-运行初期整体变形协调分析、安全评估、调控策略研究(三峡金沙江云川水电开发有限公司禄劝乌东德电厂),2017-2024

大坝低热水泥全级配混凝土真实断裂性能试验(白鹤滩)(三峡金沙江云川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宁南白鹤滩电厂),2017-2024

白鹤滩大坝全生命周期性态仿真分析与反馈(三峡金沙江云川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宁南白鹤滩电厂),2017-2026

白鹤滩干热、大风耦合条件下大坝混凝土表面性能及层面、坯层间性能研究(三峡金沙江云川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宁南白鹤滩电厂),2017-2024

白鹤滩大坝混凝土智能通水技术升级研究(三峡金沙江云川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宁南白鹤滩电厂),2017-2024

国际工程水电施工与路桥技术标准应用研究(中国水电建设集团国际工程有限公司),2016-2018

低活性且污染性工业废渣的高效利用基础研究(清华大学科研院),2016-2018

河南省前坪水库主体工程服务类项目工程科研服务1标(河南省前坪水库建设管理局)2015-2020

溪洛渡拱坝通水冷却智能温度控制系统研发及应用(二期)(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溪洛渡工程建设部),2015-2015

溪洛渡水电站泄洪建筑物振动在线监测系统(中国长1江三峡集团公司溪洛渡建设部),2015-2017

基于先进探测技术的土木与水利工程材料与结构多尺度研究(清华大学科研院),2015-2017

金沙江向家坝水电站常态混凝土与碾压混凝土联合筑坝新技术研究(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2015-2016

溪洛渡拱坝施工监测与仿真分析系统研发(2009~2014)(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2009-2015

高拱坝真实性能及其演变(国家自然科研基金委员会),2014-2018

龙开口水电站碾压混凝土重力坝施工过程真实工作性态分析与评价(华能龙开口水电有限公司),2013-2014

碾压混凝土坝成层结构力学特性及演变规律(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2013-2017

混凝土裂缝修复宏细观试验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13-2016

溪洛渡拱坝施工监测与仿真分析系统研发(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2012-2013

溪洛渡拱坝通水冷却智能温度控制系统研发(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2012-2013

基于DIP技术的混凝土碱骨料反应损伤评价方法研究(流域水循环模拟与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2014-2016

特高拱坝变形破坏机理和变形控制研究(水沙科学与水利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2012-2014

特高拱坝防裂抗裂研究(国家科技支撑课题),2008-2011


学术兼职

中国水利学会碾压混凝土筑坝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水利学会水工结构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

《水利水电技术》期刊:特约编委

能源行业水电勘测设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岩体物理数学模拟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碾压混凝土筑坝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大坝工程学会公众认知委员会:委员


奖励与荣誉

2024年,建筑材料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排名第2)

2024年,中国科技产业化促进会科技创新奖二等奖(排名第5)

2023年,第八届中国科协期刊优秀学术论文

2022年,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排名第6)

2021年,中国电力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排名第7)

2020年,水力发电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排名第1)

2019年,中施企协工程建设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排名第10)

2018年,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排名第4)

2015年,水力发电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排名第2)

2014年,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排名第3)

2014年,水力发电科学技术奖特等奖(排名第12)

2014年,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排名第9)

2009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排名第5)

2008年,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排名第5)

2005年,第三届中国科协期刊优秀学术论文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0~2004年度优秀论文奖


学术成果

Gao, Xiaofeng; Ji, Mingli; Hu, Yu*; Wu, Caichao; Ruan, Weidong; Tan, Yaosheng; Zheng, Jiangnan. Determination of dam concrete strength parameters considering the effects of ambient environment, member size and aggregate size: A case study of Baihetan Dam[J]. 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 2024, 421: 135707.

Yilun W&, Qingbin L, Yu H*, Yajun W, Xuezhou Z&, Yaosheng T, Chunfeng L, Lei P. Deformation prediction model based on an improved CNN+LSTM model for the first impoundment of super-high arch dams[J]. Journal of Civil Structural Health Monitoring, 2023, 13(2): 431-442.

Yin T, Li Q, Hu Y*, Li G, Yu S. Ensemble Learning-Aided Hydrothermal Coupling Investigation on Dam Impoundment Impact: A Case Study of the Xiluodu Project in China[J]. Lithosphere, 2022, 2022(Special 10): 4317011.

李庆斌*,马睿,胡昱,皇甫泽华,沈益源,周绍武,马金刚,安再展,郭光文. 大坝智能建造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62(08):1252-1269.

Zhang, Bo; Li, Qingbin; Niu, Xujing; Yang, Lin; Hu, Yu*; Zhang, Jinliang*. Influence of a novel hydrophobic agent on freeze–thaw resistance and microstructure of concrete[J]. 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 2021, 269: 121294.

Niu, Xu-Jing; Li, Qing-Bin; Hu, Yu*; Tan, Yao-Sheng; Liu, Chun-Feng. Properties of cement-based materials incorporating nano-clay and calcined nano-clay: A review[J].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 2021, 284(7):122820.

梅杰, 李庆斌, 陈文夫, 邬昆, 谭尧升, 刘春风, 王东民, 胡昱*. 基于目标检测模型的混凝土坯层覆盖间歇时间超时预警[J].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 61 (07): 688-693.

Zhu, He; Li, Qingbin; Ma, Rui; Yang, Lin; Hu, Yu*; Zhang, Jinliang*. Water-repellent additive that increases concrete cracking resistance in dry curing environments[J]. 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 2020, 249: 118704.

Niu, Xu-Jing; Li, Qing-Bin; Liu, Wei-Jia; Hu, Yu*. Effects of ambient temperature, relative humidity and wind speed on interlayer properties of dam concrete[J]. 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 2020, 260: 119791.

胡昱, 梁国贺, 刘畅, 李庆斌*. 结构反演的时空全域代理模型[J]. 水力发电学报, 2018, 37(9): 84-92.

Li Q, Zuo Z, Hu Y*, Liang G. Smart Monitoring of a Super High Arch Dam during the First Reservoir-Filling Phase[J]. Journal of Aerospace Engineering, 2017, 30(2): B4016001.

胡昱,林鹏,孙志禹,汪志林,左正,李庆斌*. 拱坝梯度控裂理论与方法[J].水力发电学报,2017,36(11):102-110.

Zuo Zheng, Hu Yu*, Li Qingbin, Liu Guowei. An extended finite element method for pipe-embedded plane thermal analysis[J]. Finite Elements in Analysis and Design, 2015, 102-103, 52-64

左正, 胡昱*, 李庆斌, 李炳锋, 黄涛. 基于实际通水监测的大体积混凝土数字温度监测[J].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 55 (01): 21-26.

Hu Yu, Luo Danni*, Li Penghui, Li Qingbin, Sun Guoqiang. Fracture toughness enhancement of cement paste with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 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 2014, 70, 332-338

胡昱, 左正*, 李庆斌, 罗丹旎. 高拱坝施工期横缝增开现象及其相关成因研究[J]. 水力发电学报, 2013, 32 (05): 218-225.

Yang Jian*, Hu Yu*, Zuo Zheng, Jin Feng*, Li Qingbin. Thermal analysis of mass concrete embedded with double-layer staggered heterogeneous cooling water pipes. Applied Thermal Engineering, 2012, 35, 14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