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 Geoscience》报道清华大学水利系研究成果 揭示河流入海前两种不同的蜿蜒模式

水利系助理教授马宏博博士以共同作者身份在Nature Geoscience上发表研究论文“Lowland River Sinuosity on Earth and Mars Set by the Pace of Meandering and Avulsion”。文章由美国杜兰大学博士后研究员吴晨亮领衔,作为共同作者马宏博博士一同策划了这项研究,并参与了数据分析和文章撰写工作。


文章讲述了河道从内陆向海岸线靠近的时候弯曲度变化的两种不同模式和背后的原因。


平原河流入海时常展现出弯曲度降低,所以很多研究将弯曲度降低作为了河流入海的一个关键标记。然而,本文研究发现,河流入海时展现出的弯曲性有两种不同的变化趋势,一种是弯曲性增加,而另一种是弯曲性不变,且这两种趋势在地球河流和火星河流上都会出现,体现出的是弯曲性河道在发育过程中成熟时间与河流改道时间尺度控制作用的竞争程度。研究还发现流量变异性是控制两种模式出现的重要动力学要素:可预见的,高变异性对应着更快速的弯曲河流成熟时间,上下游弯曲度一致性将更高。所以未来气候条件下,流量变异性增加意味着更快速的河道横向摆动,河口附近的居民未来将面临更加不确定的河道摆动特征。


undefined  



文章下载地址: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61-023-01231-1 


Nature Geoscience专门发表研究简介对文章进行了介绍: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61-023-01233-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