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鹏

职称:教授,博士生导师
通信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
邮编:100084
电话:+86-10-62794729
传真:+86-10-62788620
Email:panpeng@tsinghua.edu.cn

个人主页
教育背景

2001年10月至2004年9月   日本京都大学防灾研究所     博士

1999年9月至2001年7月     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            硕士

1994年9月至1999年7月     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            学士

工作履历

2014年12月至今 清华大学,教授

2008年12月至2014年12月 清华大学,副教授

2006年11月至2008年11月 清华大学,讲师

2004年10月至2006年10月 日本京都大学日本学术振兴会特别研究员(博士后)

开设课程
  1. 本科生课程《混凝土结构设计》

  2. 本科生课程《现代木结构设计》

  3. 本科生课程《结构概念设计》

  4. 研究生课程《结构抗震与减震原理》

研究领域
  1. 基于网络的数值实验混合系统开发

  2. 大规模结构地震反应仿真系统开发

  3. 结构性能化设计及优化方法

  4. 隔震与消能减震结构开发与设计

  5. 装配式结构

  6. 建筑抗震韧性评价及结构体系开发

科研项目
  1. “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高性能建筑结构钢材应用关键技术与示范 2018年7月至2021年6月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基于可调摩擦摆支座的智能隔震体系研究 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

  3. “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高层住宅产业化技术体系研发、优化 2016年07月至2020年6月

  4. 北京市科技计划 用于装配式建筑的剪力墙和阻尼器产品开发 2016年01月至2018年12月

  5.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减震工程技术要点研究 2016年03月至2016年10月

  6.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典型减震工程案例分析研究 2015年03月至2015年12月

  7. 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高层建筑结构减震控制 2015年01月至2017年12月

  8.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震害分析综合区域模型中高可扩展并行计算技术研究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

  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 钢筋混凝土框架-摇摆墙新型结构体系研究 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

  1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具有自复位和耗能减震能力的新型钢框架体系研究 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

  11. “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 村镇建筑抗倒塌关键技术研究 2011年1月2014年12月

  12.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010年中美合作专题项目控制结构破坏模式的新技术研究 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

  13. 清华大学自主科研项目 汶川震害分析综合区域模型中高可扩展并行计算技术研究 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

  14. 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项目 虎门大桥钢箱梁裂缝成因分析及加固前后桥面疲劳试验 2008年6月至2010年3月

  1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 可恢复功能超高层建筑结构及其性能化抗震设计研究 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

  1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之重点支持项目 超高建筑地震灾变过程与倒塌机制及控制研究 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

学术兼职

中国工程建设检验检测认证联盟技术专家委员会               委员

《Earthquake Engineering & Structural Dynamics》   编委

《世界地震工程》第六届编辑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全国减震隔震专家工作部                                                 委员

中国勘察设计协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                                委员

村镇绿色建筑综合防灾专业委员会                                   委员

第一届国家震后房屋建筑应急评估专家队                         成员

住建部防灾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                                      委员

防震减灾工程技术推广委员会青年分会                            副主任委员
结构减震控制委员会                                                       委员
建筑结构抗倒塌专业委员会                                             委员兼秘书
高层建筑抗震专业委员会                                                委员
国际建筑和施工研究创新协会                                         会员

奖励与荣誉

2020 校级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

2019 校级优秀硕士毕业生指导教师

2019 校级优秀硕士论文指导教师

2017 校级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

2016 校级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

2016 校级优秀博士毕业生指导教师

2015 校级研究生学术新秀指导教师

2015 系级研究生学术新秀指导教师

2015 校级本科生优秀毕业设计指导教师

2014 系级研究生学术新秀指导老师

2019 华夏建设科学技术一等奖 ,第二

2019 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万人计划)

2018 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2018 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创新团队, 第八

2017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2017 北京市科学技术二等奖,第三

2016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二

2015 防震减灾科技成果一等奖,第二
201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
2014 教育部新世纪人才
2013 华夏建设科学技术三等奖,第四
2009 第六届全国优秀建筑结构设计奖,第四
2009 北市市第十四届优秀工程设计奖,第四

学术成果

专著

  1. 潘鹏,张耀庭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理论与方法(上、下册)

  2. 潘鹏,王涛,中岛正爱.在线混合实验进展-理论与应用(英文)

  3. 潘鹏,叶列平,钱稼茹,邓开来,何瑶.建筑消能减震结构设计与案例

  4. 叶列平,裴星洙 译,潘鹏 校.基于能量平衡的建筑结构抗震设计


学术论文

  1.  Zeng Y, Pan P, Zhang D, et al. Experimental study of isolation in the backfill zone of the foundation pit (IBF) method to reduce ground-borne vibration in buildings [J]. Engineering Structures, 2020, 202:109740

  2. Wang H, Marino E M, Pan P. Design, testing and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of an improved precast prestressed beam-to-column joint [J]. Engineering Structures, 2019, 199: 109661.

  3. Deng K, Pan P, Shen S, et al. Experimental study of FRP-reinforced slotted RC shear walls under cyclic loading[J]. Journal of Composites for Construction, 2018, 22(4): 04018017.

  4. Zhang D, Pan P, Zeng Y, et al. A novel robust optimum control algorithm and its application to semi-active controlled base-isolated structures [J]. Bulletin of Earthquake Engineering, 2020, 18(5): 2431-2460.

  5. Shen S D, Pan P, Miao Q S, et al. Test and analysis of reinforced concrete (RC) precast shear wall assembled using steel shear key (SSK)[J]. Earthquake Engineering & Structural Dynamics, 2019, 48(14): 1595-1612.

  6. Shen S D, Cui Y, Pan P, et al. Development of prefabricated composite energy-dissipating slotted shear wall[J]. Engineering Structures, 2019, 199: 109577.

  7. Zhang D, Pan P, Zeng Y. An optimum model reference adaptive control algorithm for smart base-isolated structures [J]. Bulletin of Earthquake Engineering, 2018, 16(11): 5647-5670.

  8. Peng P, Dongbin Z, Yi Z, et al. Development of a tunable friction pendulum system for semi‐active control of building structures under earthquake ground motions[J]. Earthquake Engineering & Structural Dynamics, 2018, 47(8): 1706-1721.

  9. Sun J, Pan P, Wang H. Development and experimental validation of an assembled steel double-stage yield buckling restrained brace [J]. Journal of Constructional Steel Research, 2018, 145: 330-340.

  10. Wang H, Marino E M, Pan P, et al. Experimental study of a novel precast prestressed reinforced concrete beam-to-column joint[J]. Engineering Structures, 2018, 156: 68-81.

  11. Pan P, Zhang D B, Nie X, et al. Development of piezoelectric energy-harvesting tuned mass damper [J]. Science China Technological Sciences, 2017, 60(3): 467-478.

  12. Deng K, Pan P, Wang H, et al. Experimental study on slotted RC wall with steel energy dissipation links for seismic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J]. Engineering Structures, 2017, 145: 1-11.

  13. Wang H, Nie X, Pan P. Development of a self-centering buckling restrained brace using cross-anchored pre-stressed steel strands [J]. Journal of Constructional Steel Research, 2017, 138: 621-632.

  14. Wu S, Pan P, Nie X, et al.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n reparability of an infilled rocking wall frame structure [J]. Earthquake Engineering & Structural Dynamics, 2017, 46(15): 2777-2792.

  15. Shoujun W, Peng P, Dongbin Z. Higher mode effects in frame pin‐supported wall structure by using a distributed parameter model [J]. Earthquake Engineering & Structural Dynamics, 2016, 45(14): 2371-2387.

  16. Dongbin Z, Xin N, Peng P, et al. Experimental study and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of a buckling-restrained brace consisting of three steel tubes with slotted holes in the middle tube [J]. Journal of Constructional Steel Research, 2016, 124: 1-11.

  17. Deng K, Pan P, Wu S. Experimental study on a self‐centering coupling beam eliminating the beam elongation effect [J]. The Structural Design of Tall and Special Buildings, 2016, 25(6): 265-277.

  18. Deng K, Pan P, Nie X, et al. Study of GFRP steel buckling restraint braces [J]. Journal of Composites for Construction, 2015, 19(6): 04015009.

  19. Pan P, Wu S, Nie X. A distributed parameter model of a frame pin‐supported wall structure[J]. Earthquake Engineering & Structural Dynamics, 2015, 44(10): 1643-1659.

  20. Deng K, Pan P, Su Y, et al. Shape optimization of U-shaped damper for improving its bi-directional performance under cyclic loading[J]. Engineering Structures, 2015, 93: 27-35.

  21. Deng K, Pan P, Li W, et al. Development of a buckling restrained shear panel damper [J]. Journal of Constructional Steel Research, 2015, 106: 311-321.

  22. Deng K, Pan P, Sun J, et al. Shape optimization design of steel shear panel dampers [J]. Journal of Constructional Steel Research, 2014, 99: 187-193.

  23. Pan P, Zhao G, Lu X, et al. Force–displacement mixed control for collapse tests of multistory buildings using quasi‐static loading systems [J]. Earthquake engineering & structural dynamics, 2014, 43(2): 287-300.

  24. Shi W, Pan P, Ye L, et al. Skyline‐based ground motion selection method for nonlinear time history analysis of building structures[J]. Earthquake engineering & structural dynamics, 2013, 42(9): 1361-1373.

  25. Pan P, Tomofuji H, Wang T, et al. Development of peer‐to‐peer (P2P) internet online hybrid test system[J]. Earthquake engineering & structural dynamics, 2006, 35(7): 867-890.

  26. Pan P, Nakashima M, Tomofuji H. Online test using displacement–force mixed control[J]. Earthquake engineering & structural dynamics, 2005, 34(8): 869-888.

  27. 刘亮, 潘鹏, 王海深, 等. 结构构件压剪试验摩擦力测量装置开发与应用[J]. 建筑结构学报, 2019, 40(6): 133-139.

  28. 潘鹏, 王海深, 郭海山, 等. 后张无黏结预应力干式连接梁柱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 建筑结构学报, 2018 (10): 1-6.

  29. 苏宇坤, 沈绍冬, 龚润华, 等. 装配式干式连接剪力墙结构中楼板性能试验研究[J]. 工程力学, 2019, 1-12.

  30. 王海深,潘鹏,聂鑫,刘航.三套管自复位屈曲约束支撑滞回性能研究[J].工程力学,2017,34(11):59-65.

  31. 沈绍冬,李钢,潘鹏.屈曲约束支撑与黏滞阻尼器的减震效果对比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16,37(09):33-42.

  32. 框架-摇摆墙结构受力特点分析及其在抗震加固中的应用

  33. 邓开来,潘鹏,张东彬,李伟,李一昕.开槽式钢筋混凝土楼板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16,37(04):26-31.

  34. 吴守君,潘鹏.摇摆填充墙-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15,36(10):81-87.

  35. 邓开来, 潘鹏, 苏宇坤, et al. 开槽U型金属屈服阻尼器横向性能试验研究[J]. 振动与冲击, 2015(12):157-163.

  36. 苏宇坤,潘鹏,邓开来,苗启松,李文峰.子结构拟动力试验方法在老旧住宅外套式加固改造工程中的应用[J].建筑结构学报,2014,35(02):8-14.


专利

  1. 装配式混凝土开缝剪力墙  ZL 2016 1 0916466.5

  2. 摩擦摆滑移支座  ZL 2016 1 0947485.4

  3. 三维隔震支座  ZL 2016 1 0948733.7

  4. 摩擦力可调型摩擦摆滑移支座  ZL 2016 1 0875941.9

  5. 一种双起滑摩擦消能器  ZL 2015 1 0580495.4

  6. 自复位屈曲约束支撑  ZL 2015 1 0898241.7

  7. 一种测剪力装置及测量方法  ZL 2014 1 0707116.9

  8. 一种抗震性强的摇摆填充墙框架结构  ZL 2015 1 0061644.6

  9. 变形耗能支撑  ZL 2014 1 0190086.9

  10. 一种双向滚动摆隔震支座  ZL 2013 1 0412692.6